

關於「聖海倫娜咖啡」St Helena Coffee
聖海倫娜島(The Island of St Helena)位於南緯16°、西經5°45'的南大西洋,在東南信風吹彿的路徑上,面積47平方英里,是一個多山、亞熱帶氣候的小島。偏遠的地理位置使聖海倫娜島保留了最純淨的生態環境,火山島嶼的地質亦提供了極肥沃的土壤,再加上有機栽培與保留原始小粒豆種的理念,使得聖海倫娜咖啡擁有獨一無二的特質。

聖海倫娜咖啡的獨特不僅在於它是純阿拉比卡豆,更因為它是阿拉比卡豆中的波旁種--Green Tipped Bourbon arabica,這是一種在收成、水洗及烘焙時需要極細心處理的豆子,以確保能將它所有完美的特質保留下來。

1994年,David R. Henry成立了聖海倫娜島咖啡公司(The Island of St Helena Coffee Company),致力於提供完美的聖海倫娜咖啡生豆與熟豆。聖海倫娜島咖啡公司所銷售的豆子皆由該公司所種植,它的經營獨立於聖海倫娜島政府。

聖海倫娜咖啡的歷史
<種子的來源>
1733年2月10日,東印度公司(The East India Company)將咖啡的種子帶入聖海倫娜島,一艘來自葉門摩卡港的船帶來了Green Tipped Bourbon Coffee的種子;這些種子開始被種植於聖海倫娜島各地,即使疏於照料,依然茂盛地成長。

拿破崙於1815至1821年被放逐於聖海倫娜島時,對聖海倫娜咖啡讚賞有加,聖海倫娜咖啡因而開始吸引世人的目光,並於巴黎形成一時的流行。

(在拿破崙流亡聖海倫娜島即將死亡前,他的副官Marshal Bertrand表示:「看到這名過去令人敬畏的男人如今懇求著喝一小匙咖啡,我不禁紅了眼眶…」)
聖海倫娜咖啡陸續獲得極高的評價:
1839年,倫敦咖啡商Wm Burnie & Co表示:「我們向同業介紹聖海倫娜咖啡,它的品質與風味獲得一致的推崇」。
1845年,聖海倫娜咖啡以每磅1便士的價格榮登倫敦市場冠軍寶座,成為當時全世界最昂貴、最獨特的咖啡。
1851年,在一場倫敦的咖啡展覽(The Great Exhibition)上,來自聖海倫娜島 Bamboo Hedge莊園所種植的咖啡獲得評審的青睞。
<光芒黯淡>
聖海倫娜咖啡雖然在19世紀享有極高的評價,但這波流行卻未能延續,之後甚至連聖海倫娜島居民也很少喝它。
<重振旗鼓>
1986年David R.Henry參觀聖海倫娜島時,很榮幸地與聖海倫娜島總督一起品嚐島上的咖啡,這批咖啡的產量很少,種植於總督在聖海倫娜島的居所--Plantation House,一隻260歲高齡的陸龜Johnathan(下圖)也居住於此,見證聖海倫娜咖啡的起源與悠久歷史。

David R.Henry深深迷上了聖海倫娜的咖啡,甚至希望居住於島上,因此全心全意投入聖海倫娜咖啡的生產與推廣。David R.Henry花費了8年的時間研究聖海倫娜島如何生產咖啡、如何外銷,這段期間他不辭辛勞從倫敦飛到聖海倫娜島實地考察,評估發展島上咖啡產業的可行性。然而,最重要的環節是將英國在國際咖啡協定(International Coffee Agreement)中的角色自咖啡進口國修改為進出口國,這樣身為英國海外領土的聖海倫娜島即可外銷咖啡。
與Endeavour Replica的邂逅
1996年10月16日,一艘取名Endeavour Replica的仿古大帆船自澳洲Freemantle展開環遊世界的航行,於1997年1月26日抵達聖海倫娜島,停留4天。船靠岸後,David R. Henry請求船長Chris Blake仿19世紀運送方式及路線,將聖海倫娜咖啡運送至倫敦的格林威治,船長欣然同意,利用繩索與滑輪,以傳統的老方法將一麻袋一麻袋的咖啡豆送上船。船員們愉快地參觀了聖海倫娜島,之後並將這段有趣的旅程發表在網站上。

1997年1月30日,Endeavour Replica載著聖海倫娜咖啡航向英國。1997年3月25日,在大批媒體與群眾的關注下,Endeavour Replica沿著泰唔士河抵達倫敦,

David R. Henry親自到港口迎接聖海倫娜咖啡,並於格林威治與購買聖海倫娜咖啡生豆的顧客Mitsubishi、Harrods與Whittard of Chelsea,舉辦了一場公關活動。

在整修聖海倫娜島上的Napoleon莊園時,發現了一些破碎的Wedgewood原創常春藤樣式的餐具,可見在拿破崙流亡聖海倫娜島期間,當時法國攝政王請Wedgewood為拿破崙製造了常春藤圖樣的茶具與咖啡餐具。
1998年1月14日,Endeavour Replica自英國普利茅斯繼續航向北美,途中陸續停留在西班牙特內里費島、英屬維爾京群島與巴哈馬群島,於1998年3月5日抵達佛羅里達西部棕櫚海灘。
今日的聖海倫娜咖啡 St Helena Coffee
David R.Henry建立的聖海倫娜島咖啡公司所生產的咖啡,是直接源自1733年被帶來島上的種子。島上的莊園經過墾植整地後,那些150年前曾生產咖啡豆出口至英國的咖啡樹與幼苗,又恢復了生產。
過去10年來,世界各地的咖啡行家逐漸認識聖海倫娜咖啡,並被它的獨特所吸引。隨著新咖啡莊園的成功發展,例如種植水果、增加產能,現在聖海倫娜島咖啡公司自豪地將其莊園咖啡推廣至全世界,與愛好咖啡的人一同分享。
栽培理念
聖海倫娜島咖啡公司以嚴謹的有機方式及自營基礎來種植及處理咖啡,雖然地處偏遠而尚未取得有機栽培的正式認證,但已在進行中。聖海倫娜只使用天然肥料,家畜的排泄物沒有被拿來當作肥料,因飼料或人工眷養過程可能使其排泄物包含非有機物質。聖海倫娜島很幸運地擁有相當充足的鳥糞資源,這些自沿岸的岩石上大量收集的鳥糞被拿來當作天然肥料,經乾燥處理後,在雨季開始時灑在咖啡樹下施肥。聖海倫娜使用自高山流下的天然泉水水洗處理咖啡豆。
David R. Henry在島上實行整合性種植,這個理念包括種植島上特有的植物,如瀕臨絕種的聖海倫娜黑檀木與聖海倫娜甘藍樹,這些種在莊園外圍的植物提供了咖啡樹成長所需的遮蔭。在David R. Henry的示範下,期許聖海倫娜島的咖啡產業與其生態資產和平共處。
公平交易
咖啡與茶這二種勞力密集的產業常被批評對勞工剝削,這個現象並未發生在聖海倫娜島咖啡公司。相較於世界其他咖啡產地,聖海倫娜島很幸運地沒有貧窮、無家可歸等社會問題,在英國政府治理下,島上居民享有健保補助與接受教育的機會
(David與部分員工合影〉
聖海倫娜島居民大多選擇到海外工作,島上的農業勞力因而不易尋覓。聖海倫娜島咖啡公司為鼓勵勤奮積極的工作態度,當員工表現良好時即可獲得獎勵,如加薪、無息貸款、使用交通工具與農業器具。聖海倫娜島咖啡公司的員工很自豪地與公司一同分享成功的果實,並推動聖海倫娜島的出口產業,促進聖海倫娜的農業成長,有助未來的自立發展。
品質控管
聖海倫娜島咖啡公司所生產的咖啡皆經過嚴格的品質把關,尤其產量少,每顆咖啡豆更能獲得專注的照顧。在收成季節,每個莊園每週採收一次,以確保取得品質最佳的咖啡果實。
在David R. Henry親自管理下,聖海倫娜咖啡在每一個生產環節皆獲得嚴密細心的控管,小規模的莊園以及忠實的員工,更使得聖海倫娜咖啡擁有其他大規模咖啡產業所欠缺的優勢。不論是採收生豆、水洗、乾燥、或果實去殼等過程,都是在最高標準下完成,聖海倫娜咖啡因而持續在世界各地的咖啡老饕中享有極高的評價。
咖啡莊園的介紹
〈莊園的地理位置〉
<Napoleon's Valley莊園>
這個莊園位於拿破崙墓地的上方,在Geranium山谷的前端,拿破崙時常到這裡尋求心靈的平靜,並要求葬身於此,他的副官Marshall Bertrand與其夫人亦居住於這個莊園。Napoleon's Valley莊園在整地期間,挖掘出一些手工藝品如Wedgewood瓷器、酒瓶,以及一排通往拿破崙墓碑的石階。

這個莊園是聖海倫娜咖啡的主要產地,過去雖荒廢許久,但經過持續的整地與開墾後,已能產出品質更佳、更結實飽滿的咖啡豆。
位於海平面上2200呎,Mt Actaeon與G.W. Alexander和Coffee Ground莊園共同眺望Sandy Bay Crater的美景。
<Bluemans莊園>
這是聖海倫娜島咖啡公司創建者的私人莊園,也是新莊園中第一個被開發的;Bluemans位於聖海倫娜島西半部的一座山頂,幾乎可以俯瞰整座島。
( 在Bluemans莊園上栽種咖啡樹苗)
<Mt Actaeon莊園>
(未開發當時的Mt Actaeon莊園) Mount Actaeon Estate under development
<The G.W. Alexander咖啡莊園>
The G.W. Alexander莊園位於Bamboo Hedge,是島上歷史最悠久的莊園,可能於1730年代早期即開始種植。1839年,倫敦商人Wm. Burnie & Co取得了這個莊園的咖啡,之後參加1851年的展覽(The Great Exhibition),贏得極高的評價。經過大規模整地後,該莊園的生產力提升,結合了新舊世代的咖啡樹種。
<The G.W. Alexander咖啡莊園>
聖海倫娜Green Tipped Bourbon coffee經過嚴苛標準的水洗處理,表面富有光澤,中度烘焙後,酸味鮮明柔和,香氣濃厚,帶有柑橘果香與來自葉門品種的焦糖味。
關於聖海倫娜島
The Island of St Helena
1502年5月21日,葡萄牙人Admiral Joao da Nova發現了聖海倫娜島,他登陸於今日的Jamestown,並蓋了一間小禮拜堂。之後的80多年來,葡萄牙人並未將這座小島公開於世,而是作為其東印度船隊補充物資的地點。
1588年,HMS Desire的船長、英國人Thomas Cavendish,在一次環球航行中也發現了聖海倫娜島,之後英國與荷蘭的船隻經常造訪此地。1633年,荷蘭人企圖將聖海倫娜島佔為己有,英國東印度公司因此開始派兵駐防,並於1659年建立永久殖民地。1673年,荷蘭人佔領了聖海倫娜島,但4個月後又被英國人奪回,東印度公司被授與經營該島的權利,直到1834年改由英國皇室直接管轄。1815年10月15日,戰敗的拿破崙被放逐到聖海倫娜島,他在Longwood House度過餘生,於1821年5月5日過世。
聖海倫娜島是英國海外殖民地,官方語言為英語,人口約5,000名,以英國、非洲與中國血統為主。最鄰近聖海倫娜島的陸地為Ascension Island,在其北北西約703英里處;最鄰近的大陸港口為南非的開普敦,位於聖海倫娜島東南方約1700英里處。聖海倫娜島是全世界最偏遠的陸地之一,島上沒有機場,往返該島唯一的交通方式為搭乘由英國經營的船隊”Royal Mail Ship St Helena”。
(RMS St Helena駛向聖海倫娜島Jamestown港口)
譯自:The Island of St helena Coffee Company
譯者:海倫咖啡 - 翁久惠
www.helencoffee.com.t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